8月8日20時零8分,天色漸黑,14頭北移亞洲象踏上昆磨公路元江入口收費站附近老213國道老橋橋面,緩緩依次走過151.62米長的元江大橋,安全渡過元江干流,繼續南返。象群過橋的壯觀場面,引得網友喝彩的同時,大家也很好奇:渡過元江,這對北移亞洲象群早日回到棲息地意味著什么?大象為什么能像人類一樣從大橋過江?有關專家對此作了詳細解釋。
“渡過元江,對北移亞洲象回歸適宜棲息地至關重要。元江流域雖然食物和水源豐富,但是隱蔽條件不好,不適宜亞洲象長期滯留。北移象群渡過元江水系到達南岸,棲息地適宜性將大幅提升,并且更容易與其他族群交流,這對提高亞洲象種群的穩定性和安全性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!痹8月9日晚舉行的“北移亞洲象群安全渡過元江”新聞發布會上,北移亞洲象群專家組成員、云南大學生態與環境學院教授陳明勇強調說。
陳明勇表示,渡過元江干流對促進人象和諧至關重要。元江以北大中型城市密集,群眾與亞洲象和諧共處的經驗不足,發生人象沖突的概率較高,開展安全防范工作的難度很大,成本很高,不是長久之計。因此,北移亞洲象群渡過元江干流盡快向南返回原棲息地,對人和象而言都是最好的選擇。
今年5月11日上午7:30左右,北移亞洲象群涉水渡過元江干流,繼續北移。這次大象南歸時,為什么能從大橋過元江?“省市縣三級指揮部科學謀劃,幫助象群順利通過元江大橋,克服了北移亞洲象群‘南歸’的最大障礙!痹颇鲜∮裣斜币苼喼尴笕喊踩婪都皯碧幹弥笓]部常務副指揮長楊應勇回答。為什么元江干流是象群南歸的最大障礙?楊應勇解釋說,因為5月亞洲象群北移渡過元江時,元江干流處于枯水期,象群渡江當天水流量為73立方米每秒。隨著雨季到來,元江進入豐水期,7月、8月平均水流量達到120立方米每秒,最高水流量達628立方米每秒。水流量的劇增,成為阻礙象群回家的最大問題。為破解難題、科學幫助北移亞洲象群順利渡過元江干流,首先要科學選擇渡江點。前線指揮部在象群還沒進入元江縣境內時,便由有關部門專家對象群過江點進行勘察調查。短短幾天內,專家們步行走完元江縣境內76公里的元江河道,為避免象群從水域渡江可能造成的危險和傷亡,最終選擇讓象群從昆磨公路元江入口收費站附近老213國道老橋橋面渡江。其次,科學規劃助遷線路。為幫助引導象群移動至渡江點,前線指揮部派出工作組深入踏勘,確定了東、中、西三條線路。元江共投入車輛2844輛次,投入人力6673人次,加強對線路的圍堵封控和投食引導。在這一過程中,象群無數次偏移既定線路,但經過各部門共同努力,奮戰13天12夜后,象群順利到達渡江點,并順利渡過元江。
北移亞洲象群安全防范工作省級指揮部指揮長、云南省林草局局長萬勇表示,自4月16日以來,北移亞洲象群遷移110多天,迂回行進1300多公里,途經玉溪、紅河、昆明3個州(市)8個縣(市、區)。目前在玉溪市元江縣紅河街道附近林地內活動,距離普洱市墨江縣26公里。加上7月7日已送返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雄性亞成體獨象,北移的15頭亞洲象全部安全南返,象群總體情況平穩,沿途未造成人、象傷亡,云南北移亞洲象群安全防范和應急處置工作取得決定性進展。這次亞洲象群遷移,成了一次科學之旅、探索之旅、保護之旅。
(記者 張勇)